于长期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产量的规模化,往往造成同一类型、同等规模的项目多次重复引进,其数量之多,国别之广,使其他国家望其项背。”在中国通用机械泵行业技术工作大会上泵业分会副理事长、泵行业技术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兰州理工大学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院长李仁年认为对外的技术依赖度过大,严重制约了我国泵行业的发展。
他认为,我国水泵制造业所面临的买方市场只体现在某一单一领域,就国内泵类产品市场需求及销售状况而言,并非全部过剩或趋于饱和。高技术含量、自主创新和高质量的特殊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尚依赖进口。
所以,在多年的技术引进后,泵行业发展的瓶颈仍是技术问题。
多方联手方能跨越技术鸿沟
李仁年说,首先行业对研发投入长期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水泵制造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国外知名公司相比,全行业研发资金的投入显得微乎其微,水泵行业全年全部的研发费用,还不如国外一家大企业的科研经费多。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我们水泵制造业技术开发升级的主要渠道。这就使得行业往往处于跟随的位置,很难超越。”李仁年说。
由于自主设计能力薄弱,我国关键设备技术仍受制于人。比如现在已经开始国内制造的核电站泵产品和百万千瓦火电站超临界、超超临界泵产品,其设计和关键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国内水泵制造企业所承担的大多是产品的低端加工环节。
此外,总体设计、成套能力薄弱也是制约泵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参加中国通用机械泵行业技术工作大会的人员普遍认为,一方面我国水泵制造业在重大成套项目上,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能力薄弱,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另一方面水泵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单位、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和应用部门的密切配合协作化大生产。然而现状却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科研院所、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各自独立。如此一来,有些成套设备制造体系,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逐步被跨国公司碾碎、挤垮,变为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而应用部门缺乏购买国产水泵的主动性,严重打击了水泵制造企业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的积极性。
李仁年强调,由于一些使用部门盲目追求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国产泵产品在国内采购招标中被国外产品击败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是国内企业研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泵产品进入市场更费周折,不少国产高端泵产品已经具有相当的技术等级,但使用部门仍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使国产的泵产品总有一些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是水泵行业最为紧迫的任务。李仁年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的科技力量,有效调动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创新体系。
抢抓机遇力促技术提升
李仁年说,现在市场对泵的需求很大,而很多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也都有国产化的要求,这就为企业产品升级提供了应用市场,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
比如仅就电力工业而言,“十一五”头3年,电力工业的年增长达到80%左右,而今后几年电力用泵市场还会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势头。如火电将以60万~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为主打机型,需要设备进一步向高参数、大流量、低污染和多品种发展,每套机组需各类泵产品120台套;核电新建60万~100万千瓦核电机组约60套以上,每套60万~100万千瓦核电机组需各种泵约400多台(套),总计需要2.4万台(套)泵类产品。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行业也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他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相继开发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上充泵、混凝土蜗壳海水循环泵,辅助给水电动泵等世界级泵类产品。目前为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配套的锅炉给水泵、凝结水泵等产品已经批量试生产和投入运行。在60万千瓦核电机组核二、三级配套产品实现国产化的基础上,百万千瓦机组配套用的泵产品也部分实现了国产化。
在大会上,与会人员还参与了水泵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讨论,认为未来几年,中国水泵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基本原则是:自主创新,消化吸收,提升等级,率先发展。
“十二五”的重点任务是开展核电关键设备技术研究,主要开展AP1000型核主泵关键技术,二代加技术1000型核主泵,核二级、核三级泵以及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用泵关键技术研究。在石油化工领域,开展百万吨DTA装置用泵,高压小流量泵,耐腐蚀流程泵等技术研究。同时还要开展泵类产品节能激励研究,通过对泵产品内部介质流动的理论研究和介质温度及黏度对流道设计的特性要求机理研究,为不同用户设计并提供各具特色的节能型泵类产品。
要达到的目标是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水泵制造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中国水泵制造业科技实力早日进入世界前列。